English

“但民称便,即是良吏”

2007-11-07 11:00:00 来源:博览群书 顾 农  我有话说

今年是欧阳修(1007~1072)诞生一千周年,据说不少地方都准备做些纪念活动。

扬州人对欧阳修有着特殊的感情,他曾在这里当过郡守,所建之平山堂至今犹存,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。“晓起凭栏,六代青山都到眼;晚来对酒,二分明月正当头”――站在平山堂前,既可以欣赏四周的美景,也可以发怀古之幽

情。尽管现在因为大气污染的关系,江南诸山已经无从到眼,但欧公遗爱仍在人心。

其实欧阳修在扬州当地方官只有一年,即庆历八年(1408),到第二年就改任颖州?安徽阜阳?郡守了。现代官员最为看重的“政绩”,他在这里好像并没有建立多少,最有名的也就是修了这么一座平山堂。如此而已。

没有任何轰轰烈烈的大事,而口碑极好,过去我总以为这无非是他那“文章太守”的名声在起作用;最近读了黄进德先生所著《欧阳修评传》(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,为匡亚明先生主编之“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”第76种),才明白并非完全如此。

欧阳修当地方官自有他的一套。他固然是一位学养极高的文人,同时政治家的素质也非常之高。黄《传》引录朱熹的有关记载告诉我们,欧公认为“不问吏才能否,施设如何,但民称便,即是良吏”;所以他自己当地方官“不见治迹,不求声誉,以宽简不扰为意,故所至民便,所去民思”。

这些话说得何等的好啊。古代的“父母官”能不扰民,民称便,谈何容易!

朱熹又说欧公治郡以减事为主,“公至三五日间,事已十减五六;一两月后,官府阒然如僧舍”。不扰民看似简单,其实极不容易做到;在古代,衙门里越是忙得厉害,往往越是干预过多,徒增滋扰,老百姓负担加重,最后则是民不堪命。

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、思想史上的大人物,历来的研究也很多,但一向缺少一本详细的评传。黄著以时为经,以事为纬,用35万字的篇幅详细叙述欧公饱经忧患、守正不阿的一生,对他作了一番透彻的研究,这实在是一件胜业。《评传》对欧阳修政治革新的思想和实践阐述甚详,生动细致,发人深思;对欧公在经学、史学、文学诸方面的成见也都有深入详尽的论述,体大而虑周,言近而意远。既是对过去欧阳修研究的全面总结,同时又作了许多难能可贵的开拓和深化,是一本很好的评传。

此书学术性很强,而可读性又非常之好。欧公一向主张为文要“自然”、“流畅”(《与黾池徐宰书》),本书正采取这一路数,可谓“得体”。人们常常感叹,有些学术著作虽然内容不错,可惜文字太差,干枯晦涩,甚至文理不通,令人难以卒读。“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”已出的多种,文字都相当讲究,确属精品,在学术界、读书界一向有口皆碑。

欧阳修《答吴充秀才书》有云;“夫学者未始不为道,而至者鲜焉;非道之于人远也,学者有所溺焉尔。盖文之为言,难工而可喜,易悦而自足。世之学者往往溺之,一有工焉,则曰‘吾学足矣’,甚者并弃百事不关于心,曰‘吾文士也,职于文而已’,此其所以至之鲜也。”欧阳修是大学者,大作家,但他并不以此自限自溺于此,而是关心“百事”的,这才能成为一位有道之士。现在当地方官,办法当然与北宋时代大不相同,而他提出的“宽简不扰”、“所至民便,所去民思”的标准好像还没有怎么过时,仍然值得我们深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